DB5305∕T 187-2024 笋用甜龙竹栽培技术规程(保山市)

ID

609BEFE6D8454EB68D360062A7245D00

文件大小(MB)

0.25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67 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 5305/T 187—2024,笋用甜龙竹栽培技术规程,2024 - 09 - 10 发布2024 - 12 - 10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T 187—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昌宁县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昌宁县林业和草,原生态修复站、昌宁县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云南生机湾农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涛铭、李玮倩、周娟、艾迪亚、禹春旺、张炜、李舒涵、熊润芳、李归林、,辉志强、鲁定伟、吴建花、白中能,DB5305/T 187—2024,1,笋用甜龙竹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笋用甜龙竹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园规划设计、建园、幼竹林管理、成,竹林管理、有害生物防控、竹笋采收等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笋用甜龙竹的栽培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笋用甜龙竹,以采笋为主而种植栽培的甜龙竹,3.2,母竹,用于繁殖或造林,无病虫害,生长健壮,1~2年生的带鞭竹株,4 产地环境,4.1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4.2 立地条件,年均温≥14.5℃,活动积温≥4 400℃,年均降水量≥900 mm,海拔≤1 800 m,坡度≤25°。壤土、,红黄壤土、砖红壤,土层厚度大于70 cm,疏松、透气、湿润、腐殖质含量高和排水良好,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DB5305/T 187—2024,2,5 种植园规划设计,5.1 作业小区,连片面积较大,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的种植园要划分作业小区;小区内立地要基本一致,面积1 hm2~,4 hm2,5.2 道路系统,主道宽5 m~6 m,贯穿园地,外与公路相通,内与小道相连,5.3 排灌系统,5.3.1 小区间设置排洪沟,排洪沟与道路同方向设计,拦洪沟深1.0 m~1.5 m,沟面宽1.0 m~1.2 m,沟底宽0.8 m~1.0 m;小区内行间或梯地台面内侧设置深30 cm、宽30 cm 的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洪沟,相连,5.3.2 每4 hm2~6 hm2 园地规划蓄水池1 个,容积60 m3~100 m3;以管道浇灌、滴灌、喷灌为主,提,倡水肥一体化灌溉,5.4 品种,选用省级以上审(认)定的良种或当地优良农家种,如“云甜一号”,5.5 苗木选择,1~2年生的埋节苗、扦插苗或分蔸容器苗,健壮无病虫害,6 建园,6.1 清园整地,6.1.1 整地前清除园地内灌木、杂草、杂物等,6.1.2 按照株行距5m×8m 开槽或挖塘,6.1.3 坡度10°(含)以下的缓坡地及平地,沿等高线开挖宽80 cm、深60 cm 的种植槽,6.1.4 坡度10°以上坡地,沿等高线开挖80 cm×80 cm×60 cm 的种植塘,6.2 改土,整地完成后晒30 d,按照每1米沟槽或每塘施商品有机肥5 kg~10 kg、普通过磷酸钙2 kg~3 kg、,复合肥(15-15-15)0.2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 g、50%辛硫磷颗粒1.5 g与熟土或暴晒土壤混匀,后回填,回土高出地面20 cm~30 cm,沟槽中心线为垄脊,塘中心为谷堆状,6.3 定植,6.3.1 有浇水条件的,3 月下旬至7 月均可定植;无浇水条件的,6~7 月定植,6.3.2 根据容器大小,挖定植穴,去除容器,将苗木连同营养土球植入塘内、扶正、边填土边压实,6.3.3 做好树盘,浇足定根水,6.3.4 用地膜覆盖树盘不低于1 m2 或用宽幅不低于1 m 的地膜沿行向覆盖,用土密封压实地膜,6.4 定植当年管护,DB5305/T 187—2024,3,6.4.1 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及时补水,6.4.2 适时检查地膜破损及时修补,6.4.3 发现植株死亡,及时补植同龄同品种苗木,6.4.4 苗木成活稳定后,适时揭除地膜并进行除草中耕,6.4.5 适时防治病虫害,7 幼竹林管理,当年成杆,2杆以下以养竹为主。当每丛新杆径粗≥5 cm以上,每丛新杆生长数量≥2杆后可进行采,笋,8 成竹林管理,8.1 合理留杆,每年10~11月,清理2年生以上的老竹或残竹,疏去弱小病害的竹杆,每丛保留3~5株健壮母竹,若母株不足可适当保留1~2株2年母株。伐竹时,伐桩高度小于3 cm,并尽可能降低原无芽竹蔸。伐竹,遵循伐小留大、伐老留嫩、伐弱留强、伐密留疏的原则,8.2 截杆去稍,伐竹后,选留母株,留杆高度1.8 m~2.2 m,截去顶稍。保留顶稍下2节竹芽,第三节至根部竹芽,用刀削除,8.3 晒蔸,11~12月,将竹蔸周围表土扒开,让竹蔸和笋目外露,阳光下暴晒15 d~20 d,结合施肥进行培土,重新覆盖笋目,覆土需高出竹蔸10 cm,8.4 施肥,10~11月,结合中耕除草。在距离竹秆基部位置25 cm~35 cm处,挖施肥沟(穴),深25 cm~……

……